打闹草
这是三峡地区广为流行的一种劳动习俗。因常在集体薅二道苞谷草时动用,因此叫“打薅草锣鼓”,俗称“薅打闹草”或干脆叫“打闹”。过去凡是种地多的农户,一般要组织三十个人薅几天的草,就要薅打闹草,其好处是:一是能够把多天做完的活一天做完,起到催工作用;二是调节气氛,减轻疲劳感,一般打一天闹能节省七八个工作日。薅打闹草时,青年男女要穿上好衣服,戴上新草帽,由两个闹手带队,薅草人一字排开,伴随着锣鼓点子,争先向前。闹手在阵前巡视,边唱边击鼓,所唱歌曲称作“号子”。其内容根据人们当时在劳动中的情绪变化而作相应的更换,有催人奋进的紧号,有幽默诙 ...... (共468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