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科 > 长城调查报告

(十七)关于长城研究的思考

分类:长城调查报告761字

长城历史悠久、建筑宏伟、内涵丰富,在中国历史上对军事防御、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民族交融、文化交流、中西交通等方面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对甘肃长城的研究和考察,不仅涉及河西2000多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工程技术、文化艺术和中西交通史等研究内容,而且涉及河西长城所在地域的地质、水文变化和生态变迁等问题。过去我们做过一定的调查与研究工作,但受条件所限,工作做得不细,今后有必要在过去所做工作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作深入的研究,可以由浅入深,分步研究。一是加强基础研究。通过基础研究,可以对陇东南战国秦长城、河西走廊汉、明长城遗迹的形制 ......     (共761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长城调查报告

    第二节 战国秦长城走向及现状

    战国秦长城,起自临洮县新添镇三十里墩南坪村望儿咀,经过临洮县全境,再经过渭源、陇西、通渭、静宁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固原和彭阳县后再进入甘肃境内的镇原、环县和华池,穿越了甘肃境内8县及宁夏境内3县,长

    20435字 112
  • 长城调查报告

    第三节 壕堑、烽燧、城障

    1.壕堑此次调查共发现战国秦时期壕堑13条,部分保存较好,但多数因开荒垦地、植树造林被严重破坏。因后期诸因素对其原貌的改造,壕堑截面现多呈“U”形,少数呈“V”形。壕堑多与长城并行,位于长城内侧或外侧,

    10642字 102
  • 长城调查报告

    第四节 文化遗物

    临洮战国秦长城沿线遗物以板瓦、筒瓦残片为主,皆为轮制,多灰色,偶见红褐色。板瓦纹饰相对丰富,外部饰绳纹或弦纹,或绳纹与弦纹交错,绳纹可分为细绳纹、粗绳纹、交错绳纹;内部纹饰有方格纹、菱格纹、乳钉纹、圆圈

    2705字 95
  • 长城调查报告

    第三节 汉代壕堑、烽燧、城障

    此次调查我们由西向东进行,由于工作的需要,只调查了二十里铺至新河段的汉代长城及其附属建筑,共调查壕堑19段(包括西屯壕堑在内),烽燧27座,城障8座。1.壕堑壕堑为平地下挖而成,挖出的土抛在壕沟两侧,形

    22668字 114
  • 长城调查报告

    第二节明代壕堑、烽燧、城障

    1.壕堑此次调查的壕堑从保存状况及长城遗迹之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判断西屯壕堑修筑于汉代,沿用至明中晚期,其它几条壕堑均位于明代长城外侧,相距明长城墙体几米至几百米,应为汉代修筑,在某些地段很可能被明代沿用,

    33506字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