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字 > 通假字

烏(二)

分类:通假字328字

通“何”,如何,怎样。按:“乌”、“何”一声之转。按:今吴语中“乌”、“何”音近,当是古音遗存。按:清王引之《经传释词》第四:“恶,犹安也,何也。字亦作‘乌’。”《吕氏春秋·明理》高诱注:“乌,安也。”又《汉书·贾谊传》及《匡衡传赞》注并云:“乌,何也。”

《战国策·秦策(三)》:“秦乌能与齐悬衡?”《吕氏春秋·明理》:“乌闻至乐?”《史记·贾谊传》:“迟速有命,乌识其时?”又《司马相如传》:“使者曰:‘乌谓此邪?!’”《汉书·司马相如传》:“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南朝宋谢灵运《长歌行》:“变改苟催促,容色乌盘桓?”《文选》晋左思《吴都赋 ......     (共328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说文》:“夏时万物皆丁实。”《史记·律书》:“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丁,指丁壮。《潜夫论·浮侈》:“或丁夫世不传犁锄,怀丸挟弹,携手遨游。”1.通“釘” ding[例一] 《晋书·陶侃传》:“及桓

    916字 71
  • 《说文》:“丂,气欲舒出ㄣ上,凝于一也。古文以为亏字,又以为巧字。”通“巧” qiao按:丂字,古文献中未见通假,《说文》段注:“(又以为巧字)此则同音假借。”朱骏声《通训定声》同。丂,溪母、幽部;巧

    132字 58
  • 《说文》:“下,底也。”下边,下方。《诗·召南·殷其靁》:“殷其靁,在南山之下。”通“假” jia〔例一〕 《后汉书·独行·李充传》:“充迁侍中,大将军邓骘贵戚倾时,无所下借,以充高节,每卑敬之。”注

    162字 40
  • 《说文》:“上,高也。”指上方,高处。《易·涣》:“风行水上,涣。”1.通“尚” shang〔例一〕 《战国策·赵策》三:“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上首功,崇尚杀敌立功。上通“尚”。〔例二〕

    287字 51
  • 《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不,通常表示否定。《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通“否” fou[例一] 《史记·晁错传》:“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不通“否”。

    982字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