謚
形声字。从言,益声。《说文》:“謚,行之迹也。”又,“謚,笑貌。”段注只收“谥”字训“形之迹也”。姚文田、严可均《说文校议》认为:《说文》“谥”字原无“笑貌”之训,后人既改“谥”为“諡”,又取《字林》以“谥”为“笑声”窜入,且改“笑声”为“笑貌”。“谥”之训解当为“形之迹也。从言,益声”。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三引《说文》:“谥,形之迹也。” “谥”乃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一生所行事迹给予的称号,以褒善贬恶。《礼记·乐记》:“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
1、2 《说文》 57页。3 《篆隶表》 1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