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
【字形】甲金篆
【构造】指事字。兀与元同源,甲骨文从人,在其头顶加一短横,意在指明已削去了人头发,用以表示上边光秃之意。金文大同。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兀。
【本义】《说文·儿部》:“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这是就篆文所作的解说。本义当为光秃。
【演变】兀,本义指①光秃:蜀山~,阿房出|~鹫。头在人的高处,故引申泛指②特出,高耸:宛然~立,高可百尺|突~。由光头之人仍然立在那里,又引申为 ③浑然无知:醉后失天地,~然就孤枕。用作副词,又引申表示④还,仍然:~自唱个不停。元曲中又用为 ⑤发语词:你七老八老,怕~谁?
【组字】兀,如今既 ...... (共372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