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歧(双)腔吸虫病
歧(双)腔吸虫病是由矛形歧(双)腔和中华歧(双)腔吸虫等寄生于宿主肝脏的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疾病。该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是我国西北、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最为常见。虫体可寄生于牛、羊、鹿、骆驼、猪、马属动物、犬、兔和猴等,也偶见于人。本病主要危害反刍动物,严重感染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一、病原
矛形歧(双)腔吸虫 虫体扁平、透明、呈棕红色,肉眼可见到内部器官。表面光滑,前端尖细,后端较钝,呈矛状。体长5~15 mm,宽1.5~2.5 mm(见图4-2)。
虫卵呈卵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卵壳厚,两侧稍不对称,大小为38~45μm×22~30μm。虫卵一端有明显的卵盖,卵内含毛蚴。
中华歧(双)腔 ...... (共1237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