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应执行主动淘汰制度
面对复杂的猪病,人们在滥用抗生素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场内病原菌的控制,即淘汰病弱猪。由于病弱猪的存在,使场内持续感染、交叉感染成为可能。淘汰病弱猪是为了减少病原菌在场内的繁殖和水平传播,是场内避免病原菌长期存在的方法之一。消毒是为了杀灭滞留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但对病猪没有治疗作用,因此,消毒工作应和淘汰病弱猪相结合,两者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一、公猪的淘汰
1.公猪使用年限。年龄、使用频率和环境温度(<29℃为宜)是决定公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公猪较母猪生长快,成熟晚,公猪睾丸会一直生长到12 月龄,因此,l2 月龄前的公猪不应被看做是成年公猪;12 月龄以上的公猪每周采精最多两次。公猪不一定使用到自然淘汰的年龄,其使用年限以1~1.5 年为宜,虽然可能会浪费公猪资源,但能提高公猪的生产性能。
2.实行人工授精的规模化猪场,公母比例以1∶80~100为宜。应建立每头公猪的采精评估表,定期对采精公猪进行评估,根据精液气味和色泽、射精量和有效
29℃为宜)是决定公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公猪较母猪生长快,成熟晚,公猪睾丸会一直生长到12 ...... (共2025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