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沙蚕养殖与开发

二、生境和分布

分类:沙蚕养殖与开发880字

1.分布

双齿围沙蚕为热带、温带广布种。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韩国,泰国,菲律宾,印度(安达曼群岛),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苏门达腊、爪哇)等沿海。

喜穴居于风浪平静、营养丰富的潮间带泥砂滩,亦见于红树林群落中。是我国潮间带河口区泥沙滩上区的优势种。在江苏启东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群落间,5~8月的平均密度为58条/平方米,最高生物量可达174.80 g/m2(赵清良等,1993)。

2.密度和生物量

在黄海韩国西海岸仁川附近潮间带的泥滩,1990年9月~1991年11月种群的平均密度为129条/平方米、平均生物量为77.9 g(湿重)/m2,7月密度最大为230条/平方米,5月生物量最大为134.8 g(湿重)/m2,1990年 ......     (共880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沙蚕养殖与开发

    一、沙蚕的外形

    沙蚕的成虫(成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个部分(图1-1A)。A.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nuntia(Savigny)的外形;B.杂色伪沙蚕Pseudonereisvariegata(Ehl

    2309字 155
  • 沙蚕养殖与开发

    二、沙蚕的结构和生理

    显微镜下,沙蚕体节组织学的横切面,似两个同心管套在一起,其内管壁为消化管,外管壁为体壁,两管壁间的空腔即为体腔(图1-6)。(一)体壁体壁从外及内由以下几层组成。1.角质膜角质膜为表皮细胞分泌而成的非几

    3564字 273
  • 沙蚕养殖与开发

    四、沙蚕的生活史

    沙蚕多为雌雄异体、异体受精。生活史是个体从受精卵到子代受精卵形成的过程或周期。沙蚕生活史(图1-9)经历: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担轮幼虫→后担轮幼虫→幼虫(游毛幼虫)→幼体(刚节幼体)→成虫→异沙

    3531字 283
  • 沙蚕养殖与开发

    一、养殖理由

    1.适应力强在结构和习性上,沙蚕具诸多适应性。体长蠕虫状,适于穴居泥沙中;叶状疣足具刺状刚毛,有助于游泳和爬行;分泌黏液,有助于黏着泥沙并防穴道倒塌,且利于在穴内移动;具几丁质的镰状大颚,外翻时可挖掘甚

    3006字 126
  • 沙蚕养殖与开发

    二、养殖路线

    沙蚕养殖路线见图1-15。图1-15沙蚕养殖路线示意图采用何种路线(工艺流程)养殖沙蚕,取决于养殖者或厂家的养殖目的、经济实力、技术力量、环境条件、资源状况、客商的要求、销售渠道等等。在综合考察和评价后

    743字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