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舟船雕绘

船舶上的绘画、雕刻、号字,是普陀传统木帆船的独特装饰。唐至明代,舟山普陀本地木帆船船体较小,在船头、船体、船舷等部位可饰图画、写字号的地方不多,只能饰色“红头船”、“绿眉毛”等。 明后期、清代及民国时期,随着大对渔船、大捕渔船和大型流网船增多,渔船上的饰画、号字逐渐流盛。早期渔船上的饰画和号字,由于受到船体小的限制,大多只是在船体后部,如后舱门面、门头盖、“鳖壳”中间或移窗上等,利用船体不同部位一些小小的空隙,画饰“脚踏莲花观世音菩萨”、“八仙过海”、“鱼跃龙门”、“龙凤相嬉”、“大鹏展翅” 等;有的绘上历史英雄人物如关公、武松 ......     (共713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中国古代造船的“六大科技发明”

    我国古代舟船制造业曾长期领先世界各国,造船科技对世界有比较大的影响,于明代达到鼎盛,以技艺领先与舟船大型化、造船规模化相结合而著称于世。“六大科技发明”具体项目及领先世界的时间见下表。中国古代造船的“

    249字 173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中国古代传统海船的四种著名船型

    中华传统帆船历史悠久,以其船楼外形线型尺度比例、桅桁缭索帆装舵锚属具、全木隔舱结构钉捻工艺、民俗内设外雕绘饰色彩等四项特征,傲立于世界帆船发展前列。中华传统帆船被西方称为Junk(有译为“容客船”),

    1071字 147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贰]浙江及舟山木船制造业的兴衰

    浙江海岸线漫长,岛屿毗连;陆域湖塘密布,江河纵横。先民滨水而居,擅于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出土的萧山跨湖桥独木舟表明,八千年前,浙江先民已能制造独木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桨、陶舟和深海鱼骨充分显示出

    2161字 116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壹]舟山历代木船船型与特征

    唐代,舟山始建制,经济社会秩序趋向稳定。在岛间港湾和海上来往航行作业的各种木帆船渐增。据史载,唐中期,舟山海域已出现漕、客、货、战、农、渔等各类木帆船。然而,根据舟山地处海岛的独特地理位置,自唐宋至2

    8681字 189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船体与骨架结构

    (一)船体俗称船身。包括由船壳与骨架组成的主船体和上层建筑。主船体表面是较为复杂的曲面,其线型设计主要根据航区的航道条件和船舶的用途而定,保证充分的适航性和一定的快速性,并兼顾施工的方便。构成主船体的

    3826字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