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青藏高原及邻区新生代地质

4.1.2 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变形区划

依据现有的认识和研究成果对青藏高原进行构造变形区划,对深化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构造变形分区的方案以及标准都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甚至变革。综上所述,以下四个方面的事实和特征是建立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变形分区的重要依据:①青藏高原现今岩石圈不同区块的变形特征与差异;②青藏高原现今不同区块的岩石圈结构特征及差异;③青藏高原新生代不同区块的构造演化历史;④青藏高原前新生代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物质基础。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冈底斯-喜马拉雅(冈瓦纳大陆)与泛华夏大陆中生代板块边界(潘桂棠等,2002),冈底斯构造带 ......     (共2011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1.1 指导思想及编图原则

    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基本地质特征和基本地质构架的基础性图件,具有很强的客观性要求。而作为表达一个具有重大地质意义的特定时间段的地质图必须能够揭示这一特定时间段的具有重大地质意义的基本地质事实。青藏高原新

    1105字 106
  • 1.2 资料收集与利用

    青藏高原及邻区新生代地质图的编制使用资料主要来自:①截至2007年完成的涉及青藏高原编图范围内的全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②1∶25万未覆盖地区参考全国1∶5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③境外部分参考成

    395字 114
  • 1.3 编图方法

    在MapGIS平台下进行新生代地质图的成图和数据库建设,具体编图时,首先在MapGIS平台下,根据经纬度将现有的青藏高原1∶25万地质图拼接到1∶150万数字化地理底图上,按1∶150万地质图精度要求,

    329字 112
  • 1.3.1 地理底图

    采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2007年修改的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地质图的地理版(MapGIS格式)作为本次编图的地理底图,按1∶150万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编图无国界、省界等要求,并根据国家最新的测绘资料

    121字 110
  • 1.3.2 工作底图制作

    (1)将1∶25万地质图数据(矢量化)通过投影转换进行全部拼合。(2)无1∶25万地质图地区,提取1∶5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并通过投影转换与1∶25万地质图拼合。(3)涉及的境外地区从潘桂棠、丁俊

    132字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