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明代哲学

一 无极而太极,理一分殊

分类:明代哲学2892字

薛瑄之学,虽以践履为主,但践履功夫,皆以识认道、性、天等理学的根本范畴为根据,故论道体、太极理气处甚多,这一点可以说沿袭了朱熹。他论道体说:

气化流行,未尝间断,可见道体无一息之停。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非知道者孰能知之。(《读书录》卷五)

在薛瑄,道是气化流行的总体,这个流行的实体是气,气的条理为理。道体超绝具体事物,为体;气化之物显著可见,为用。阴阳二端,互为根据,无始无终。就道体说,其大无外;就具体事物说,其小无内。体用、显微、动静、阴阳等各依其理,道在总体上呈现宏大又变动无方的特点。薛瑄的思想 ......     (共2892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第一章 曹端与明代理学的兴起

    明初理学,以朱熹学说为依归。学者由对朱熹“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为学纲领的不同侧重,分为致知与躬行两派。前者以格物致知、博学多识为功夫进路,后者则重在居敬存诚,涵养心性。功夫途径皆不出朱学范围,理论上

    398字 111
  • 一 太极理气

    太极是朱熹哲学的最高范畴。朱熹之前,学者多以气解释太极,如周敦颐《太极图说》,太极指天地未剖判时的统一之气。朱熹以太极为理,但认为只要有理,便有气。理对于气有逻辑上的先在性,是气存在和运动的根据。曹端承

    3381字 143
  • 二 诚与性命

    诚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先秦重要典籍《孟子》和《中庸》对诚有详细的讨论。周敦颐《通书》把诚放在根本地位,认为诚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本质特征,诚同时是宇宙本体,是万物赖以开始的根源,也是万物在宇宙运化中完

    2933字 119
  • 三 诚敬与仁

    曹端的功夫论,注重通过对道体的体认,通过在具体事物上省察克治,直接在心地上做功夫。他很少讲到格物致知,这一点和朱熹从格物致知入手的修养途径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强调直接在心上做功夫,所以曹端把存诚放在第一位

    2534字 93
  • 第二章 薛瑄的河东之学与明代关中学者

    明初大儒,曹端之后有薛瑄。薛瑄之学,全自细读精思程朱著作而来。他的特色,在体会程朱学说而躬行践履,理论上较少发展创造。他开创的河东之学,以“达于性天”为宗旨,以笃实躬行为特点,弟子遍于山东、河南、关中一

    412字 142
单篇阅读全文
知识稻田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VIP会员
畅享全站1000万篇资源,全文阅读

半年卡:58.00元/180天

原价:158元
VIP开通详情
VIP资源中心  
常见问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6.97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阅读权限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