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农业思想史

第三节 孔子、计然的农业思想

分类:农业思想史2329字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已开始使用并且逐步推广,它不仅提高了耕作效率,也为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运河陆续开凿,水利工程规模进一步扩大,如魏文侯时任邺令的西门豹曾率民开渠十二条,“引漳水溉邮”(《史记·河渠书》)。与此同时,封建生产关系在农业领域中进一步成长。在土地占有方面,公元前562年,鲁国的大夫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用武力瓜分了公室的土地和奴隶,其中季孙氏在瓜分以后对土地耕种者实行了封建剥削方式。25年之后,三家又“四分公室”(《左传·昭公五年》),季氏独得其二,而封建剥削方式在三家中全部得到采纳。 ......     (共2329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第一节 春秋以前的农业观点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10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除了使用磨光的石器外,还用骨、木、蚌、陶器等制作生产工具。近年考古发掘证明,距今约6000年以

    2281字 108
  • 第二节 管仲的农业思想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这一时期,周王只是名义上的天子,各地诸侯相继争霸,政权易手,社会动荡不安。而这种剧变又与当时农业发展及其生产关系的演进有着内在的关系。春秋时期,

    2676字 119
  • 第四节 墨子的固本论

    墨子(约前480-约前420),名翟,相传为宋国人,曾在宋国当过大夫,后长期居住于鲁国。他先习儒术,受孔子学说的教育,而后另立新说,从儒家分离出来,创立墨家学派,收徒讲学。墨子主张“兼爱”,认为“天下

    2677字 132
  • 第五节 《老子》、李悝的农业思想

    《老子》,又名《道德经》,相传为春秋末年老聃所作。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他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当过周的管理藏书的史官,后弃官隐居,不知所终。另一说称老子是孔子同

    2785字 105
  • 第六节 商鞅的农战论

    从公元前476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之交是中国封建生产关系逐步产生的阶段,到了战国中、后期,这种生产关系进一步得到发展。魏国是各国中变法最早的,以后,楚、韩、齐、赵、燕等国

    3579字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