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中国戏剧

二、从巫觋到灵优——戏剧之萌芽

分类:中国戏剧3068字

从巫觋到倡优递嬗的关榫,当为南方楚文化圈中“以巫而兼尸之用者”[1]的“灵”。东汉王逸既训“灵”为“巫”,转而又释“灵”为“神”[2],刚好从语义学的角度证实了“神—巫—灵—倡”之间的逻辑联系。王国维先生指出:“灵之为职,或偃蹇以象神,或婆娑以乐神,盖后世戏剧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3]灵之既“象神”又“乐神”,集巫、尸之职于一身,以“自扮自演”的便捷方式将祭祀仪式大大简化,祭祖酬神的庄严和神秘渐远渐离,明曰“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4],实则是借“乐神”之名以娱人了。巫之扮尸且歌且舞,实与装扮角色献技表演无异,所扮之“尸”不过是一个 ......     (共3068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中国戏剧

    三、《博笑记》

    沈璟最后完成的剧作是《博笑记》[1],全剧28出,由10个故事串联而成。第1出介绍作者旨意和内容提要,余皆以2-4出写一个小故事。大致如下:(续表)这十个故事,七个[2]由明人王同轨的笔记小说《耳谈》

    4303字 88
  • 第一章 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形成

    孕育在古远深厚的华夏文明培基上的中华戏剧,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孕育、形成、发展等重要的历史阶段,直至宋金时期,方以其卓然独立的戏曲形式涉入世界艺术之林。逮至13世纪中叶,以体制完备的北曲杂剧的陆续上演为重

    798字 102
  • 第一节 巫祭乐舞与华夏戏剧之孕育

    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远古时期,先民们虔诚地将部族的诞生与某种神秘的动物联系起来,连类而及,形成多元化的图腾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并由此培植起以巫和巫术为标志的原始宗教。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开宗明

    182字 123
  • 一、原始宗教祭祀氛围中的巫歌巫舞

    导源于上古交感巫术的原始歌舞,其最早的表现形式应当是与动物和自然崇拜相关联的拟兽表演。《吕氏春秋·古乐》云:“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NFDA1]]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

    6644字 168
  • 第二节 优孟衣冠与角色装扮之滥觞

    肇端于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的原始巫术,既催生了歌舞,也孕育了戏剧的胚胎。循着“巫—祝—尸—灵”的衍生轨迹,我们寻索到了后世戏剧“角色扮演”的基因;从掩映在郊天祭祖与驱傩逐疫祭祀仪式中的歌舞装扮元素,由模糊

    122字 86
单篇阅读全文
知识稻田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VIP会员
畅享全站1000万篇资源,全文阅读

半年卡:58.00元/180天

原价:158元
VIP开通详情
VIP资源中心  
常见问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6.97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阅读权限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