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

保护规划

分类:余杭清水丝绵制作2358字

清水丝绵制作技艺项目是蚕桑丝织文化中的一个环节,针对这一特性,当地政府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立足于蚕桑文化生态整体的保护理念,使这一项目能原生态地活在蚕桑生产中,在蚕桑文化的整体保护中得以存续和发展。

2009年2月11日,在余杭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余杭区人民政府姜军区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谈到“启动塘栖蚕桑文化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保护塘北村的蚕桑文化生态提上了议事日程,编制相应规划也就成了首要问题。

2009年,余杭区初步编制了《余杭塘北村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这是一个概念性的方案,详述了为什么要保护、保护什么、如何保护 ......     (共2358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

    传承方式

    余杭清水丝绵的制作之所以传承至今,其一得益于余杭是蚕乡,旧时农家全都养蚕,每年都会有一些不能缫丝的次品茧;其二得益于市场对丝绵的需求,江南百姓一直对丝绵情有独钟,有了市场需求,人们制作丝绵就会得到收益

    968字 76
  •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

    传承现状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一直以来依靠“家庭传承”和“师徒传承”这两个模式流传至今。近二十年来,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作为家家户户主要收入来源的蚕桑生产收入开始变得无足轻重。塘北村是余杭目前

    864字 73
  •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

    代表性传承人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较有代表性的是俞彩根和胡农仙。俞彩根(1949— ),余杭区塘栖镇丁山河村八组村民,现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俞彩根(褚良

    1254字 86
  •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

    濒危状况

    近几十年来,御寒衣物的填充物名目繁多且不断增加。由于人们对传统的绵绸已逐步失去需求,更由于当地蚕桑生产的大面积萎缩,余杭的绝大部分村落已不再养蚕,昔日“家家养蚕忙”的场景已很难再现,这使得清水丝绵的制

    2172字 42
  •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

    保护现状

    塘北村中心区块图(塘栖镇文体中心提供)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的保护自2008年启动,一直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商讨,拟定保护区域以塘栖镇为中心,并将塘北村这个全区的养蚕大村建设成“

    2329字 53
单篇阅读全文
知识稻田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VIP会员
畅享全站1000万篇资源,全文阅读

半年卡:58.00元/180天

原价:158元
VIP开通详情
VIP资源中心  
常见问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6.97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阅读权限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