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

转窝窝

2012年,入选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名录序号:8

● 名录编号:Ⅵ-3

● 项目名称:转窝窝

转窝窝成为乡村农民农闲时娱乐的游戏

转窝窝,俗称抓窝或走窑。比赛前在室外的地上挖12个小坑,分两排,两人玩耍,每人6个窝,每窝内放圆石子5粒。比赛时“打砂锅”争先,先任意抓自己窝里的5粒,依次向前投放,每窝放1粒。如果空出一窝(即窝里无石子),则可跳过,抓取前一窝的石子。谁积累的多谁就有优势。最后比谁赢得多,如一方只赢了10粒,可将3窝当给对方,继续比赛,直到对方无窝。

转窝窝游戏的布局图

转窝窝比赛

转窝窝比 ......     (共280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

    回族山花儿

    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录序号:51● 名录编号:Ⅱ-20● 项目名称:回族山花儿“花儿”,又称山歌、干花儿等,是广泛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中国西部省区的一种原生态民

    3098字 125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

    回族民间器乐——口弦

    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录序号:94● 名录编号:Ⅱ-63● 项目名称:回族民间器乐口弦是古乐器埙、簧的流变和遗存。簧是一种用竹或铁制成的横在口中演奏的乐器。先秦自晋,簧作为

    837字 135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

    回族民间器乐——泥哇呜

    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录序号:94● 名录编号:Ⅱ-63● 项目名称:回族民间器乐泥哇呜泥哇呜,是用黏合力强、结实耐用的黄胶泥制作的一种民间小乐器,俗称 “哇呜”或“泥箫”

    554字 158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

    胡湾舞狮

    2007年,入选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录序号:4● 名录编号:Ⅱ-1● 项目名称:胡湾舞狮胡湾舞狮社火团主要成员海原县西安镇胡湾舞狮社火团历史悠久,清朝末年,由潘湾村农民潘万斗创建。胡湾

    780字 116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戏

    2009年,入选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名录序号:8● 名录编号:Ⅵ-1● 项目名称:皮影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又称牛皮灯影子,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

    787字 134
单篇阅读全文
知识稻田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VIP会员
畅享全站1000万篇资源,全文阅读

半年卡:58.00元/180天

原价:158元
VIP开通详情
VIP资源中心  
常见问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6.97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阅读权限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