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 中国海洋文化史

一 疍民社会的传统生活模式

分类:中国海洋文化史1652字

提起疍民,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宋人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中所描绘的“生在海上,居于舟船,随潮往来,捕鱼为活”的画面。的确,在海洋社会经济的大潮和国家海禁政策未干扰他们平静的生活以前,疍民所传承的就是这种“耕海”的生活模式,甚至是在受到冲击后直至新中国成立前,相当一部分疍民也还保持着这种古老的“以舟楫为宅,捕鱼为业”[1]的传统模式。具体地说,这种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以渔为业。中国古代沿海的渔民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渔为生的专业渔民,一类是以渔为副业的兼业渔民。疍民就属第一类。他们自祖先走向海洋开始,干的就是捕鱼的活。捕鱼之外 ......     (共1652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中国海洋文化史

    二 对海洋风暴的认识

    海洋风暴是我国近海主要灾害性天气,古代尤甚。古代海船抗风浪能力很差,“大海之中,台飓一至,扶樯覆舟,而人牲命随之”[1]。风暴特别是台风又在中国沿岸造成巨大的海啸。中国的海啸主要是风暴海啸。海啸给中国古

    7690字 29
  • 中国海洋文化史

    一 抗战前的舰队编制与实力

    国民政府于1927年定都南京,于1928年12月成立海军署,陈绍宽任署长。1929年6月1日将海军署扩大为海军部,杨树庄任海军部长。这是自1926年北洋政府因经费无着裁撤海军部后第一次重建的海军部。19

    694字 33
  • 中国海洋文化史

    三 洋布进口的最大口岸

    在天津开埠后的对外贸易中,考察一下天津的洋布与洋纱进口贸易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洋布、洋纱的进口贸易能够比较典型地反映出近代天津商业贸易的发展轨迹,以及天津与腹地联系日益加强的状况。关于19世纪末天津的洋纱

    2085字 30
  • 第三十六章 明清时期的海洋社会

    海洋社会是海洋活动的实践主体,包括各种介入海洋活动的群体。海洋社会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结构形式,其海洋活动呈现出强烈的社会组织特性。这里仅以几大海洋社会群体为例,来描述其独特风貌和鲜活特征。明清时代,随着

    584字 89
  • 第一节 明清沿海渔村社会的变迁[1]

    明清时代,沿海渔民开发海洋的角色,从单纯的捕捞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促使沿海渔村社会变迁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时的渔禁应为主要的一种。必须承认,渔禁对其时中国海洋渔业及沿海渔村的生计有重大打击,但同时也必须

    313字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