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 中国社会风俗

二、人神、社会神、职业神

分类:中国社会风俗2160字

人神人鬼信仰来自人死灵魂不灭的观念。《礼记·祭法》载:“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曰折,人死曰鬼。”《礼记·乐记》载: “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知之精气,谓之鬼。”《吕氏春秋·顺民》: “天神曰神,人神曰鬼。”

孔子讲: “未知生,焉知死。”由于秦汉以前没有天堂和地狱的概念,人们对鬼神的去向并不十分明确,只是模糊地认为,神住天上,鬼游荡在世间,或入黄泉。所以,古人不仅重视祭祀自己的列祖列宗,祭祀黄帝、炎帝、尧、舜、禹等,还要为许多有惠政的地方官立祠。像西汉蜀郡守文翁、南阳太守召信臣死后,当地百姓都为他们立祠祭祀,也就是为他们死后 ......     (共2160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中国社会风俗

    一、头衣:冠、弁、冕、巾

    头衣又称元服。元的本义是头。晋文公死,狄人伐晋,先轸免胄冲入狄师战死,“狄人归其元,面如生”①。贵族举行冠礼也叫“加元服”。古代贵族戴冠、弁、冕,庶人戴巾。(一)冠、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进贤冠、獬

    4287字 129
  • 中国社会风俗

    三、下衣

    (一)裳、绔、裈裳读作cháng,又写作“常”。《说文七下·巾部》: “常,下帬(裙)也。”《释名·释衣服》: “裙,群也,连接群幅也。”《仪礼·丧服》郑玄注: “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可知古代的

    820字 139
  • 中国社会风俗

    四、清初的服饰变革

    清军入关后,中国又发生了一次深刻的服饰变革。清初统治者把是否接受满族服饰看成是否接受其统治的标志,强令汉民改变头饰和服饰。明朝遗臣金之俊就典制、风俗向清廷上“十从十不从”的建议,即: 男从女不从; 生

    2206字 28
  • 中国社会风俗

    一、男子的佩饰和化妆

    (一)玉、杂佩、环、玦、香囊玉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男子佩饰。《礼记·玉藻》载,“古之君子必佩玉”,“行则鸣佩玉”。佩玉除表示贵族身份外,还表示君子的各种美德。东汉许慎《说文一上·玉部》称: “玉石之美有

    2688字 33
  • 第一章 服饰风俗

    服饰为人类所独有,是人类智慧的创造。它是各族人民生活内容、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外在反映。服饰风俗主要包括服装、佩饰、化妆以及缠足等习俗,也包括与服饰有关的礼仪、等级、审美、习惯等种种

    106字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