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蚕期布局
杭嘉湖一带的养蚕布局记载最早见于西晋左思《吴都赋》:“乡贡八蚕之绵(丝绵)”。东晋南朝时期(317—589),“用低温抑制蚕种孵化,以增加一年养蚕次数”。至宋代,蚕的品种已经有一化、二化、三化之别。《埤雅》载:“原蚕,里俗谓之夏蚕,亦曰热蚕,亦曰晚蚕……而民间一岁至有三蚕者。”《嘉兴府志》也有“二蚕、三蚕总谓之夏蚕;秋蚕,谓之四蚕、五蚕”的记述。清代《沈机五蚕歌》中还有“喂取五蚕丛,异哉春所育,蠢蠢生秋冬”的歌词。
民国时期,一岁饲养二蚕、三蚕者稍有增多,尤其以海宁、海盐、桐乡三县为先。建国后,养蚕布局逐步革新。1952年海宁、海盐、桐乡增养夏蚕。1 ...... (共3264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