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石
分类:简明中医162字
是我国最古的医疗工具,一种楔形石块。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砭刺患部以治疗各种疼痛和排脓放血等。《素问·宝命全形论》:“四曰制砭石大小。”王冰注:“古者以砭石为针,故不举九针,但言砭石尔。”又全元起云:“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鑱石,其实一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医疗工具逐渐被九针替代 ...... (共162字) [阅读本文]>>
是我国最古的医疗工具,一种楔形石块。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于砭刺患部以治疗各种疼痛和排脓放血等。《素问·宝命全形论》:“四曰制砭石大小。”王冰注:“古者以砭石为针,故不举九针,但言砭石尔。”又全元起云:“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鑱石,其实一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医疗工具逐渐被九针替代 ...... (共162字) [阅读本文]>>
即白屑风。见该条。头针刺激区定位及主治作用表名称定位主治运动区下肢、躯干区以前后正中线(眉间和枕外粗隆顶点下缘的连线)中点后0.5公分(约同身寸的1/4)处为上点,眉枕线(眉中点上缘和枕外粗隆尖端的头侧
针刺耳廓特定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应用时,将针快速刺入选定的穴位,捻转数秒钟,留针30~60分钟,其间可运针数次。亦可行埋针法。本法适应范围很广,对于疼痛性疾病效果更好。除针刺外,还可施行注射小量药物、按
针刺面部特定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在《灵枢·五色》所载面部望诊部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针刺得气后,留针10~30分钟,每隔5~10分钟捻转一次,亦可用皮内埋针法。一般常见病症均可取其相应穴位治疗。面针
针刺鼻部特定穴位的一种治疗的方法。针刺得气后,留针10~30分钟,每隔5~10分钟捻转一次,亦可用皮内埋针法。本法适应范围很广,一般常见病症均可取其相应穴位治疗,如胃痛取脾胃穴,肝区痛取肝、胆穴等。因鼻
古代记年单位。《素问·天元纪大论》:“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因一年有二十四节气,故一纪相当于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