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学 > 现代动态心电图诊断

一、导联系统选择

Holter监测的导联最初只有一个V3导联。1976年Kennedy改用双极CM5+CM1系统,一直沿用至今。但也有采用CM5+CMF、改良的V5+V1、V5+aVF、CM5+CMF(相当于aVF导联),V5+V3、V3+V2、V3+aVF、V3+Y导联体系,一般采用CM5、V5导联作为分析的主通道,要求是波形高大,易于辨别,另一导联则视情况而定。1992年Ott首先提出一种新的导联连接法,正极置于胸骨下端剑突上,负极置于胸骨上端,称为胸骨垂直导联。优点是2个电极均置于坚硬的胸骨上,可避免肌电干扰。与V1导联相比,P波波幅增大1倍,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出P波,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目前应用的三导联体系优于双导联体系,它可以反映出双导联不能 ......     (共745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现代动态心电图诊断

    六、Q-T间期与Q-Tc

    Q-T间期与Q-Tc的正常值见下图。不同心率时Q-T间期的正常值注:图中注有100%的粗线代表平均值,其上下方的曲线表示一般的最高及最低范围;Q-T间期及R-R间隔的单位为百分之一秒,心率的单位为bpm

    483字 52
  • 现代动态心电图诊断

    十一、房室阻滞

    极少数正常人于夜间睡眠时可能出现Ⅰ°房室阻滞或Ⅱ°Ⅰ型房室阻滞。综上所述,在正常人群中Holter监测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不可根据检出的心律失常断然诊断为某种心脏病。但也不可否认某些心律失常可能

    697字 31
  • 现代动态心电图诊断

    九、心脏电交替

    不伴有节律点的游走与传导异常而发生的P、QRS、ST、T、U、Q-T的电交替,统称为心脏电交替。心脏电交替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动物实验研究证明,结扎犬的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可在缺血区域的心外

    2196字 29
  • 现代动态心电图诊断

    六、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痉挛在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中起重要作用。(一)机制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1.α或β-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系统失去平衡: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含有丰富的α-肾

    11851字 36
  • 现代动态心电图诊断

    五、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上发生的心肌梗塞,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狭窄基础上发病的。然而,近年来由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无冠状动脉狭窄而显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塞的报告日渐增多。国外报告其检出率约为1%~11%。我们对近5

    8900字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