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成像,现称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从原理的发现到目前临床各种先进成像技术的应用,是基于科2学家们对原子构造的不断认识。1924年Pauli发现电子除对原子核绕行外,还可高速自旋,有角动量和磁矩。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Purcell及斯坦福大学的Bloch分别独立地发现磁共振现象并可接收到核子自旋的电信号,同时将该原理最早用于生物实验,在物理学、化学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于1952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磁共振成像的设想出自Damadian,并于1971年发现了组织的良恶性细胞的MR信号有所不同。1972年P.C.lauterbur用共轭摄影法产生一幅试管的MR图像,1974 ...... (共388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