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学 > 高原医学

二、1966—1972年的考察成果

分类:高原医学695字

1966—1972 年中国科学院历时5 年的西藏及珠穆朗玛峰地区考察,初步研究了人在青藏高原和特高海拔的生理变化及其机制。主要有在不同海拔人体肺泡气的检测、从平原到高原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的观察、高原睡眠时的血氧变化、高原心电图的生理性及急性高山病时的改变、高原矿区工人食欲减退的初步调查及发生因素等,特别是胡旭初教授已经开始进行“低氧早期习服机制中的化学感受器问题”的研究。但由于是初步研究,只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内部编印了《高山生理》。正式发表的论文只有1 篇,即由胡旭初、丁廷楷、宋德颂、黄肇荣、冯连锁及周兆年撰写的《高原世居者及低地世居 ......     (共695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高原医学

    十、察尔汗盐湖

    青藏高原最著名的盐湖之一便是察尔汗盐湖(CalhanNur),“茶汗诺尔”系蒙语“白色之湖”,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中东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境内,面积5860km2,湖面海拔2767m。察尔汗盐湖是一个古老的

    555字 37
  • 高原医学

    第6节 羌塘——青南地区

    人类居住的世界最高海拔地带就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羌塘—青南地区。它与南美不同的是,在安第斯的秘鲁和智利海拔4500m以上主要是矿区,矿区的工人是以高原—平原交替性往返模式生活,而当地的土著印第安人并不多(见

    1565字 44
  • 高原医学

    一、柴达木盆地

    高原上的山脉与山脉之间分布着许多盆地和谷地。介于阿尔金—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的柴达木盆地,面积2.2×105km2,是我国第三大内陆盆地。它是青藏高原上陷落最深的巨大构造盆地,柴达木有大面积的沙漠化地貌,

    958字 51
  • 高原医学

    二、北翼

    (1)海拔3700~5000m,高原亚寒带灌丛、草原生态系统。(2)海拔5000~6000m,高山亚寒带草甸生态系统。(3)海拔5600~6000m及以上,高原寒带冰缘生态系统。(4)海拔5600~60

    1113字 41
  • 高原医学

    第11节 地热资源

    青藏高原是地热资源最富集之地青藏高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地热资源,而且分布之广、类型之多、景观之奇特和地热活动之强烈都是世界上少有的[109]。地热资源稳定安全,是唯一不受天气、季节变化影响的可再生能源。根

    1462字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