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
分类:现代医学167字
亦称波状热或马尔他热,为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由于接触病畜的分泌物或食用未煮熟的病畜肉或生乳品而被感染。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呈波状热型)、多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等。预防应消灭家畜布鲁菌病,做好个人防护及预防接种。治疗可用链霉素、磺胺类药和四环素族等 ...... (共167字) [阅读本文]>>
亦称波状热或马尔他热,为布鲁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由于接触病畜的分泌物或食用未煮熟的病畜肉或生乳品而被感染。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呈波状热型)、多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等。预防应消灭家畜布鲁菌病,做好个人防护及预防接种。治疗可用链霉素、磺胺类药和四环素族等 ...... (共167字) [阅读本文]>>
简称班氏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可引起班氏丝虫病。雌虫长72~105μm,宽0.1~0.2μm,雄虫长32~42μm,宽0.1~0.15μm。雌虫所产的微丝蚴可在血中检出。我国班氏丝虫的微丝蚴属夜
寄生于人体的鞭虫全名为毛首鞭形线虫,为肠道内常见线虫之一,可引起鞭虫病。成虫寄生于回肠和结肠上部,呈鞭状,长30~50mm,雌虫稍长于雄虫。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泥土中发育成感染期虫卵,被人吞食后在肠中孵出
H+浓度增高和CO2分压升高可降低血红蛋白(Hb)对O2的亲和力,促使氧合血红蛋白释出O2,相反的影响也存在。当O2分压高时,血红蛋白释放H+和CO2。此现象最早为波尔(1910年)发现。可用下式表示此
简称姜片虫。主要寄生在猪或人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可引起姜片虫病。成虫雌雄同体,呈肉红色,腹背扁平,大小20~75×8~20mm。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在水中孵出毛蚴,遇中间宿主扁卷螺时可钻入螺体,发育繁殖成许
是用标准差与平均数(均值)相离的位置远近按正态分布原理划分等级。常见者如“生长发育水平等级评价表”所列的三种。注::均值S: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