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学 > 心电图基础理论

第八节 心脏的瓣膜

分类:心电图基础理论839字

心脏的瓣膜分为房室瓣和动脉瓣。房室瓣包括三尖瓣和二尖瓣;动脉瓣包括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瓣膜保证了心脏内血液按照特定的方向流动。

一、二尖瓣

左心房与左心室由两个帆状瓣膜结构将其分隔,此瓣膜称二尖瓣。二尖瓣形成1个对向左前下方的漏斗形口,引导左心房血液流至左心室。瓣膜附着于房室口的纤维环。游离缘对向左心室腔。前瓣位于左房室口与主动脉口之间,呈半圆形或三角形,与主动脉壁直接相延续。后瓣附着线占纤维环的2/3,而前瓣只占纤维环的1/3,但前瓣比后瓣更长些、宽些。这样,前瓣本身较易活动,而后瓣的活动度较小。前、后瓣尖通过腱索与前后乳头肌连接,有时两 ......     (共839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心电图基础理论

    第一节 P波

    P波代表右房、左房和房间隔在除极过程中产生的电位变化,又称心房除极波,正常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最先引起右房上部除极,在重复出现的一组心电波形中,最先出现的就是P波。P波起点代表窦性激动传至右心房并开始除

    679字 113
  • 心电图基础理论

    第三节 P-R间期

    12导联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上,P波最早出现的导联为P波起点,QRS波群出现最早的导联为QRS起点,P波起点到QRS起点的时间为P-R间期(P-Q间期通常不在同一个导联上)。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激

    343字 124
  • 心电图基础理论

    第四节 P-R段(P-Q段)

    P波终点自QRS波群起点的一段线段称为P-R段。希氏束电图显示激动通过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至心室的时间。激动通过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心室之前,这段传导组织产生的电位极其微弱,不能在体表心电图上显示出来,

    418字 112
  • 心电图基础理论

    第五节 QRS波群

    QRS波群(QRS波)代表室间隔、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产生的电位变化(又称心室除极波)。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QRS向量相互综合抵消以后,仍保持较大的电位,心室除极波比心房除极波更为高大。

    710字 103
  • 心电图基础理论

    第七节 ST段

    心室除极结束至心室开始复极的一段线段,称为ST段。正常人ST段位于基线上。胸壁导联可有轻度抬高,特别是QRS波振幅较大者,ST段抬高更明显。一般上斜型抬高不超过0.20mV。ST段可有轻度下降,但不应

    534字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