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学 >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

一、发热

分类:李士懋田淑霄医学25216字

关于热的概念,中西医有别。中医之热是指一组特异症状和体征,如身热、烦躁、口渴、溲赤、便干、舌红苔黄、脉数、面赤等,体温或高或不高。西医是以体温计的度数为标准,超过37℃即为发热。中医因外感引起的发热,一般体温亦高,而内伤发热亦有高者。此处所论之发热,全部是指体温高且由汗法所治者。

外感发热西医重在抗菌、抗病毒;而中医重在发汗,“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其治法,自与西医有别,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项课题。

例1:太阳伤寒

杨某,男,21 岁,学生。2007 年3 月12 日初诊。

发热4 天,体温38.5℃,恶寒,无汗,头身痛,食差,便可。

脉紧数。舌稍红,苔薄白。

证属: ......     (共25216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

    第二章 太阳病中篇冠名法求索

    【第31 条】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按】1. 此太阳表实,经腧不利证治,故以太阳病为名冠之。2. 无汗、恶风、项背强,符合太阳伤寒的特征。太阳病,本已有项强一症,此言项背强,乃项强

    35626字 64
  •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

    第三章 太阳病下篇冠名法求索

    【第128 条】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按】1. 以“病”为名,当涵盖外感内伤百病。结胸与脏结,乃专病之名称。无论外感内伤,在其传变过程中,都可出

    25296字 60
  •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

    第十七条

    【原文】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自注:肺胃不和,最易致吐,盖胃热移肺,肺不受邪,还归于胃。必用川连以清湿热,

    1461字 38
  •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

    第三十二条

    【原文】湿热证,经水适来,壮热口渴,谵语神昏,胸腹痛,或舌无苔,脉滑数,邪陷营分,宜大剂犀角、紫草、茜根、贯众、连翘、鲜菖蒲、银花露等味。自注:热入血室,不独妇女,男子亦有之。不第凉血,并须解毒,然必

    2579字 60
  • 李士懋田淑霄医学

    《湿热论》条文排列规律总结

    13字 42
单篇阅读全文
知识稻田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VIP会员
畅享全站1000万篇资源,全文阅读

半年卡:58.00元/180天

原价:158元
VIP开通详情
VIP资源中心  
常见问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6.97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阅读权限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