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中华文明实录

史馆修史制度

分类:中华文明实录852字

始于唐朝。唐太宗于贞观三年(629)确立。是我国古代编辑出版史上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它对后世由政府主持大部头书籍的编纂出版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政府设史馆修撰史书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东汉明帝时(58~75),置兰台令史18人,诏班固等撰《世祖本纪》及诸臣列传、载记,章帝、和帝以后,图籍移置东观,先后有刘珍、伏无忌等人修撰《东观汉记》,因此,兰台、东观可以算是史馆的起源。以后,北魏、北齐和隋朝都曾设修史局和史馆,但都未能成为固定的职责明确的常设机构。

贞观三年(629),唐太宗因见到武德年间,萧瑀等修史未成,决定改革旧制,确立了官修正史制度。并在领导关系 ......     (共852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中华文明实录

    菠萝

    热带地区的重要水果。菠萝的植株很矮小,仅0.5~1米高,叶子像利剑状,叶边缘有利齿状的刺或无刺,端尖,长约40~90厘米。长到一年到一年半开花,花序从叶丛中抽出,由一百多朵小花簇集在一起,每一朵小花以后

    408字 174
  • 中华文明实录

    开沟渠和作垄的农具。锸又写作臿,《释名》:“臿,插也;插地起土也。”锸的刃口是套在木板前端的,木板的后部连着一条柄,是属于一种装直柄用的农具,其形制和使用方法与现在的铁锹相似,使用时双手握柄,用左足踩肩

    313字 208
  • 中华文明实录

    铲土、耘苗、除草和松碎表土的农具。《释名》:“铲,平削也。”《广雅》:“铲柄长二尺,刃广二寸,以铲地除草。”铲的古称是“钱”,《诗·周颂·臣工》:“躧乃钱镈”,钱就是铲。又作刬,刬与铲音义皆同。考古工作

    428字 216
  • 中华文明实录

    除草、间苗及松碎表土的农具。《释名》:“锄,助也,去秽助苗长也。”锄,有六角形的上端带有长方形銎的锄和长方形的上端也带銎的锄等。一般锄身平刃薄板,銎部较厚实,有铸成的,也有的是熟铁锻造的。东汉时期的锄主

    394字 186
  • 中华文明实录

    一种谷物加工工具。用杵臼舂谷,全靠臂力,是很费气力的劳动。为此,广大劳动人民对杵臼加以改进,制成了脚踏碓。所谓脚踏碓就是应用杠杆原理,杠杆的一头安装好杵头,杵头对准臼。另一头可以用脚踏,借助于人的重力将

    862字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