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史记全本导读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1],而秦救不至。

分类:史记全本导读467字

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馀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2]。”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3]。唐雎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4],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5],寡人知魏之急已[6]。”唐雎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7]。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8],受冠带[9],祠春秋者[10],以秦之强足以为与也[11]。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12],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13]。使之大急[14],彼且割地而约从[15],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16],则王何利焉?”于是秦昭王遽为发兵救 ......     (共467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魏世家第十四

    魏国,原是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芮城北。春秋时,公元前661年晋献公灭魏,以魏封毕万。毕万的后代兴盛,成为晋国六卿之一。战国时,毕万的后代魏斯,即魏国的开国君主魏文侯,与韩、赵三分晋国,并于

    479字 115
  • 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

    毕公高与周同姓[1]。武王之伐纣[2],而高封于毕[3],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4],为庶人[5],或在中国[6],或在夷狄[7]。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8]。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9],毕万为右[

    640字 123
  • 魏悼子徙治霍[1]

    生魏绛。魏绛事晋悼公[2]。悼公三年,会诸侯[3]。悼公弟杨干乱行[4],魏绛僇辱杨干[5]。悼公怒曰:“合诸侯以为荣,今辱吾弟!”将诛魏绛。或说悼公[6],悼公止。卒任魏绛政[7],使和戎、翟[8],

    681字 115
  • 桓子之孙曰文侯都[1]

    魏文侯元年,秦灵公之元年也[2]。与韩武子、赵桓子、周威王同时[3]。六年,城少梁[4]。十三年,使子击围繁、庞[5],出其民[6]。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7]。十七年,伐中山[8],使子击守之,

    583字 117
  • 文侯受子夏经艺[1],客段干木[2],过其闾[3],未尝不轼也[4]

    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5],国人称仁[6],上下和合[7],未可图也[8]。”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任西门豹守邺[9],而河内称治[10]。魏文侯谓李克曰[11]:“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

    1196字 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