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民族

二二八起义

分类:民族283字

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1947年2月27日,台北市国民党专卖局的“缉私”人员, 因“查缉私烟”,殴打一名女贩,引起群众不满;该局职员竟开枪打死市民一人,群情激愤。28日上午台北市民罢市, 游行请愿,捣毁专卖局,要求惩办凶手, 赔偿损失和撤销专卖局等。又被枪杀枪伤数人,群情更加激愤, 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围困军警,夺取武器,建立政权。几天之内,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国民党政府一面组织“事变处理委员会”, 利用谈判来欺骗人民;一面从上海、福州调集大批军警、特务进行镇压。3月8日起,血洗城镇乡村,起义群众3万余人被害,至13日起义失败 ......     (共283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民族

    十三太保

    汉族等对内蒙古地区一种*敖包群的称呼。“太保”,古官名,三公之一,始于商代,后历代皆置。相传唐末李克用有义子十三人,皆官太保,时有十三太保之称。嗣后对由十三个单位组成的事物,多以十三太保称之。座落于内蒙

    166字 69
  • 民族

    八角鼓

    满族击乐器。鼓身为八角形,框用木制,宽约十七厘米,单面蒙蟒皮,内装铜钱,饰以丝穗。演奏时用指弹击鼓皮,或指搓鼓面震响铜钱,还可摇动鼓身,发出节奏声音。据沈榜《宛署杂记》(卷二十,志遗八)记载,明嘉靖、隆

    184字 39
  • 民族

    八思巴

    一作“癹(音Po泼)思八”、“帕克思巴”。喇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元代首任帝师。属款氏家族。本名罗追坚赞。自幼颖悟、精通佛学,被称为“八思巴”,意为圣者。南宋淳祐四年(1244)与其弟*恰那多吉先于其伯

    495字 60
  • 民族

    八思巴字

    亦称“蒙古新字”、“蒙古字”、“方体字”。元代官方使用的一种文字。由*八思巴奉元世祖之命创制,至元六年(1269)颁行。有四十一个字母,其中辅音字母三十四个,元音字母五个,介音字母二个。词以音节为单位分

    239字 87
  • 民族

    刀耕火种

    用刀、斧砍伐山林后就地焚烧并以灰烬作肥料播种庄稼的一种原始农耕方法。是农民开辟耕地、从事耕作,获取生活资料早期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农业发展史上起过积极作用。此种农耕方法由于技术落后,土质连续耕作后日趋贫脊

    254字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