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初中历史课本解说

战国铜壶及纹饰

1965年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壶高40厘米,重4.5公斤。此壶以壶肩两环耳为标志分为两面,两面的图像对称。每面有三层图画,每层又分左右两个图景。第一层左图是一幅竞射图,右图是采桑图;第二层左图是一幅宴乐武舞图像,右图为弋射和习射图;第三层左为攻防图,右为水战图。在整个壶面上,刻画了二百多人的形象,人人各有特色,表现了精湛的技巧。商周的青铜器,都是图案装饰,而到战国时期,青铜的装饰不少是画像,这在艺术创作的形式和题材上是个显著的进步。从这些纹饰中可以看出战国时兵战的阵式以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状况。

学习建议:观察这幅图画,首先应弄清铜壶的纹饰由几个 ......     (共432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初中历史课本解说

    北京人的生活

    这是根据资料绘制的一幅北京人生活的想象图。画面描绘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和劳动情景。大约距今70万至2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今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一带。当时这一带的湖泊、河流岸边和浅水中长满了水草,沿岸

    395字 114
  • 初中历史课本解说

    河姆渡猪纹陶器

    这是1973年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猪纹钵。高11.6厘米,长21.7厘米,宽17.2厘米。钵体表面上的猪纹尖嘴、细耳、竖鬃,形态生动传神。猪的头部前伸低垂,双目圆睁,四足蹒跚微鼓,身上除了刻有

    322字 136
  • 初中历史课本解说

    半坡人面鱼纹陶盆

    半坡人面鱼纹陶盆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陶盆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是以细泥为原料,捏成型后着彩放在窑里烧制而成的彩陶器。盆的底部略平,腹部突出,也比较深。盆内壁光滑,外表粗糙。盆的内壁和

    570字 122
  • 初中历史课本解说

    大汶口彩陶

    这是大汶口居民使用的盛食器皿,1974年山东泰安出土。这个陶器高29.2厘米,口径29.5厘米,陶器表面及口沿部绘有鲜艳绚丽的彩色图案。口沿部用黑彩描绘八组相对的半月纹,腹部用白彩绘八角星纹共六组,八角

    401字 113
  • 初中历史课本解说

    黄帝陵

    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陵高3.6米,周长48米。陵前有一座四角飞檐的祭亭,亭中央竖立一高大石碑,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四字。再后面就是黄帝陵,简称

    352字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