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銅幣·粵字當制錢十文·丁未
清代機製銅幣。鑄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紅銅。正面上緣滿文由左至右鎸“光緒年造”,兩側干支“丁未”紀年,左右列“戶部”。珠圈中間“大清銅幣”,正中小圓臺上陰刻廣東省簡稱“粵”字。下緣鎸面值“當制錢十文”。背龍爲大清龍,上緣鎸“光緒年造”或“宣統年造”。下緣鎸英文幣名“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大清帝國銅幣)。因造幣坯材不同以及流通磨損,不同個體之間重量、尺寸有細微出入。正面只有1種;背面根據龍圖變化,分爲3種。面背之間一共有3種搭配版式。一般直徑28.2~28.5、厚1.7~1.8毫米,重7.2~7.6克。
圖0041 丁未左勾雲龍
直徑28.2、厚1.65毫米,重7.25克
圖0042 丁未右勾雲 ...... (共414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