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上海掌故

三茅阁桥

分类:上海掌故320字

旧桥梁名。跨洋泾浜(今延安东路)。据清王韬《蘅华馆日记》记载,该桥原建于清康熙年间,1802年(嘉庆七年)重建,是出入上海县城北门的主要通道;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和1849年上海的英、法租界分别建立后,此桥归英、法租界管理。因桥与道观三茅阁相近而得名。三茅阁在1840年前已不见踪影,但桥名则一直沿用到1915年。桥南有延真观和长人司庙。1854年(咸丰四年),英租界为阻止城内的小刀会进入租界而将桥拆除;1875年(光绪元年)英国商人史密斯让出自己的地皮并捐资重建,10月4日落成通行。1915年英、法租界合资填平洋泾浜筑成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桥即被拆除。后“三茅阁桥”又作为俗地名,泛 ......     (共320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上海掌故

    闸北

    地名。指新闸桥和老闸桥吴淞江北岸的地区,无具体界线,大致范围在虬江(今虬江路)以南、叉袋角(今长寿路桥)以东、虹口港以西的地区。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虹口美租界建立,对于促进吴淞江北岸的市政建设

    905字 99
  • 上海掌故

    上海特别市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7月7日,将上海改组为“上海特别市”,直辖于南京政府,并任命黄郛为第一任市长。14日,颁布《上海特别市暂行条例》,任命秘书长和各局局长,先后接管原沪北工

    475字 45
  • 上海掌故

    通讯社

    英文为newsagency,是采集、编写和播发全球新闻,向报刊和政府机关提供新闻消息及情报的机构。世界各国绝大多数通讯社为私人商事机构。通讯社为订户提供新闻消息,向订户收取费用。英国的路透社(Reute

    625字 45
  • 一湾三弄

    地区名。指上海旧城内的瞿家湾、南梅家弄、黄家弄、俞家弄。这四条路名,均以上海显宦人家居住而成为旧城内著名地方。瞿家湾在东门内鳗鲡桥,即今面筋弄,以元代上海望族、几代控制上海盐业生产的瞿氏家族居住而得名;

    225字 137
  • 十六铺

    ①旧行政区名。清代上海县以下实行乡、保、图行政制度,即县以下设乡、乡以下设保、保以下设图的三级行政体系。清代上海县下共有二百十七个“图”,上海城厢(城,一般指城内;厢,一般指县城附近地区)分别为四图、五

    826字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