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阁桥
旧桥梁名。跨洋泾浜(今延安东路)。据清王韬《蘅华馆日记》记载,该桥原建于清康熙年间,1802年(嘉庆七年)重建,是出入上海县城北门的主要通道;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和1849年上海的英、法租界分别建立后,此桥归英、法租界管理。因桥与道观三茅阁相近而得名。三茅阁在1840年前已不见踪影,但桥名则一直沿用到1915年。桥南有延真观和长人司庙。1854年(咸丰四年),英租界为阻止城内的小刀会进入租界而将桥拆除;1875年(光绪元年)英国商人史密斯让出自己的地皮并捐资重建,10月4日落成通行。1915年英、法租界合资填平洋泾浜筑成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桥即被拆除。后“三茅阁桥”又作为俗地名,泛 ...... (共320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