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式断层
一种由旋转伸展作用形成的、断层面向上凹曲的断层(个别情况下也有向下凹曲的)。该词源于1909年徐士(Suess)提出的“铲状面”(或犁式面,listric surface)。但直至三四十年代,人们还认为应该将铲式断层这一术语限制在冲断层为好。后来由石油勘探和实验才证明:铲式正断层的比例也很大,只因倾角变缓,部分深埋地下,不易被认识。铲式冲断层在受滑脱构造控制的褶皱带中多见;铲式正断层是在脆性地壳被拉张,伴随下伏基底的韧性拉张而产生,常在裂谷、断陷盆地中多见。马杏垣等(1983)分析认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伸展构造多数是伴随单侧主干断裂发展的、由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铲式断裂组成 ...... (共426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