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之”、“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分类:马汉麟古代汉语1709字
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以把宾语从动词或介词的后面,提到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并在提前了的宾语的后面,加助词“之”、“是”等来标志,这也是古代汉语中特有的句法。现在我们分别从动词的宾语提前的情况和介词的宾词提前的情况,来讨论这种句法。
第一,动词的宾语提前,加助词“之”或“是”等来标志。例如:
(一)寡君其罪之恐,敢与知鲁国之难?(《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我们的君王正担心着他自己的罪过,还敢过问鲁国的困难吗?
(二)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担心我们这群臣子, ...... (共1709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