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因明

二十五谛

分类:因明353字

古代印度数论派哲学关于宇宙构成和演化的学说。最早见于自在黑的《数论颂》,中译本《金七十论》中也有论述。认为宇宙由神我和自性结合而成,神我是精神性的实体,自性是物质处于混沌、未生变异的状态,神我和自性被称为二谛。当自性中蕴涵的三德(萨埵、罗阇、达摩)失去平衡时,则产生变异,从中演化出世界各种现象。首先产生觉,由觉生我慢(自我意识),由我慢生五唯(五细微元素:色、声、香、味、触),觉、我慢和五唯被称为七谛。再由五唯生十一根,包括五知根(即五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五作根(即五种行动器官:口、手、足、排泄器官、生殖器官)以及心根。最后产 ......     (共353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因明

    不相容关系

    亦称“全异关系”、“排斥关系”。在外延上毫无重合的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如果A、B两个概念外延间没有任何部分是相同的,即凡A类分子都不是B类分子,那么,概念A与B就有不相容关系。如“金属”与“非金属”、“奇

    345字 60
  • 因明

    交叉关系

    亦称“部分重合关系”。两个概念外延间有一部分重合的关系。具有这种关系的概念称为交叉概念。在类A和类B中,如果有A是B,有A不是B,并且有B不是A,那么,反映这两个类的概念A与B就有交叉关系。如“学生”与

    203字 76
  • 印度古典逻辑

    印度古典逻辑思想、理论的统称。世界三大传统逻辑体系之一。主要包括两个主要的流派:正理论与因明。正理即一般逻辑学,包括古正理和新正理。因明即印度佛家逻辑,是在古正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包括古因明和新因明。

    2143字 94
  • 印度逻辑史

    印度逻辑思想和逻辑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基于印度逻辑主要包括正理论和因明两个主要流派,印度逻辑史主要即正理论和因明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详“印度古典逻辑”。

    104字 81
  • 佛教逻辑

    佛教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逻辑理论。其逻辑学说以“因明”为名,而成为佛家“五明”之一。因明起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以及各个哲学派别之间的激烈论争,所以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论辩色彩

    647字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