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因明

因中有果论

分类:因明390字

古代印度数论派哲学关于因果关系的学说。最早见于自在黑的《数论颂》,中译本《金七十论》中也有论述。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结果均潜存于原因中。理由为:(1)无不可作故,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某一事物的存在必以另一事物为原因,无中不能生有,如沙中不能取油;(2)必须取因故,因与果有固定的关系,一定的结果必然取决于一定的原因,如奶酪取于奶而不能取于水;(3)一切不生故,一定的原因如果不产生相应的结果,那么一切能生出一切,草、石也可生出金银,实际是不可能的;(4)能作所作故,特定的结果必生于特定的原因,如陶工只能以土泥而不能用草木制瓶;(5)随因有果 ......     (共390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因明

    不相容关系

    亦称“全异关系”、“排斥关系”。在外延上毫无重合的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如果A、B两个概念外延间没有任何部分是相同的,即凡A类分子都不是B类分子,那么,概念A与B就有不相容关系。如“金属”与“非金属”、“奇

    345字 60
  • 因明

    交叉关系

    亦称“部分重合关系”。两个概念外延间有一部分重合的关系。具有这种关系的概念称为交叉概念。在类A和类B中,如果有A是B,有A不是B,并且有B不是A,那么,反映这两个类的概念A与B就有交叉关系。如“学生”与

    203字 76
  • 印度古典逻辑

    印度古典逻辑思想、理论的统称。世界三大传统逻辑体系之一。主要包括两个主要的流派:正理论与因明。正理即一般逻辑学,包括古正理和新正理。因明即印度佛家逻辑,是在古正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包括古因明和新因明。

    2143字 94
  • 印度逻辑史

    印度逻辑思想和逻辑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基于印度逻辑主要包括正理论和因明两个主要流派,印度逻辑史主要即正理论和因明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详“印度古典逻辑”。

    104字 81
  • 佛教逻辑

    佛教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逻辑理论。其逻辑学说以“因明”为名,而成为佛家“五明”之一。因明起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以及各个哲学派别之间的激烈论争,所以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论辩色彩

    647字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