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中华文化

行为文化

分类:中华文化399字

指人类在社会历史中创造、传播、占有、享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人类化活动过程。是介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第三种文化”,是从物质到精神、或从精神到物质的中介环节。它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动态特征:创造性和在传播中显现出的连续性和规律性。行为文化并不直接等同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却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前提条件,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只是它的活动凝结和后果。行为文化不是独立的,它渗透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之中。换言之,物质文化是行为文化的反映,而一定的行为模式,则不过是特定价值观念的实践过程之显现。在我国,对行为文化 ......     (共399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文化

    或称人类化,它是人类价值观念的对象化,即人们创造的效用价值在传播中实现为财富的普遍过程;包括与纯自然现象对立的全部人类化现象,故又称“大文化”。文化是人类的本质显现,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改造着自身,在

    1504字 71
  • 类化

    即人类化,系“文化”一词在动态上的描述语,指文化(效用)价值在传播中实现为群体财富的文化生成过程。与“文化”另一静态的描述语“财富”相对称。类化概念的重要性,在文化类型研究、文化比较研究、文化传播研究

    282字 75
  • 文明

    (1)即常识意义下的“文化”。(2)文化的一部分;①文化的物质成分,包括物质生产、技术体系及其成果;②静态的社会制度和组织;③指都市文化;④特指工业文化。(3)社会进步的状态或标志:①与蒙昧时代、野蛮

    303字 82
  • 文化价值学

    文化学的核心学科。主要研究文化的本质规律,即文化价值—传播的一般规律。“文化二重性”是其解释文化生成、发展、变化规律的基本概念。认为价值与价值传播是文化生成的双重要素,文化价值须通过有效的价值传播方可

    690字 69
  • 文化价值

    文化的本质属性。是人类为满足生活需要创造出来、并在传播中实现的事物的有用性。具有二重要素:(1)文化效用价值。指文化事物满足某种人类需要的有用性。 (2)文化创造价值。指凝结在文化事物中的一般人类创造

    301字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