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调别体
古代人编词谱,是先把前人的作品放到一起来比较,如果所有人填这首词的句法格律都相同,自然没有问题,可以定下来了。但有些词唐宋词人填写的字句格式有所差异,于是便往往把时代最早的或者是被采用得最多的格式作为正体,把后来稍有不同的格式称作别体。例如《一落索》这个词调,王奕清等编《钦定词谱》时就列入了晏殊、李甲、柳永、周密等十四个人的词,其中把最早的晏殊词的格式作为正体,把其他人的格式作为别体。这是因为唐宋时的词人有很多都懂音律,他们填词的时候,只根据音律的需要来填。假设有一小段乐曲,一般是用一句七字句来填入的,但填入八个字,演唱的时候 ...... (共455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