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选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鉴 赏
孔子一贯主张学无常师,从来不把学习活动只限制在学校之内,也不认为只有学校的教师才有资格称老师。正因为他虚心向一切有知识的人求教,所以他“入太庙,每事问”(《八佾》),因此在战国时期有七岁童子项橐为孔子师的传说。据记载,孔子曾向鲁乐官襄子学弹琴,向鲁之附庸国君主郯子学古史知识,又曾问礼于老子。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博学多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说法正是他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所得出的宝贵的经验之谈。
语录中的“善者”不一定是指道德行为,也指长处,优点;同样,语中“不 ...... (共1253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