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书法美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状况

分类:书法美学6338字

东汉为曹魏所灭后,出现了四十余年三国 (魏、蜀、吴) 鼎立的局面。战争频仍,影响文化艺术的发展。所不同的是书法作为一种随实用需要而存在发展的特殊形式,纵然当时戎马倥偬,仍继东汉之绪向前发展。三国时期,刘蜀地处边陲,不大关心书事。仅诸葛亮稍有书名; 孙吴书家不少,皇象、苏建均是杰出的代表,《天发神谶碑》、《神国山碑》,可谓雄奇古崛,无有匹比,楷书《九真太守谷朗碑》、《葛府君碑》 也都是佳品; 三国中书法艺术有长足发展的当数曹魏,以致书史上常只称魏或与书艺更为繁荣的晋代联系起来,合称魏晋,其原因也在于此。

魏武帝曹操的字是否真写得好,不见真迹, ......     (共6338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第一节 一部书法史也是一部书法美学思想发展史

    研究历史,是为了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研究书史,是为了认识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推进书法艺术的发展;研究书法美学思想的发展史,是为了认识书法美学思想的发展规律,推进当代书法美学问题的思考

    7200字 164
  • 第二节 社会需要、文字形式、书契工具器材制约书法和书法美学思想的发展

    虽然抽象性符号可能产生在象形文字之前,但作为语言的符号,作为传递思想信息的工具让创造者以外的人所认识,大多的文字只能以象形为基础来创造。这就是许多古老民族的文字创造都有象形阶段的缘故。但象形文字也有很大

    6837字 157
  • 第三节 书法美学思想是民族文化精神在书法上的表现

    作为艺术来把握的书法,是从实用书写发展起来的,随一定社会的实用需要和物质条件的可能性发展变化,并逐步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的。尽管如此,书法却始终不可能与为实用而创造、发展、变化的文字割断联系。汉文

    5287字 162
  • 第一节 先秦文字与书契

    研究中国古代书论,大都自汉代开始。因为只有从汉代赵壹的《非草书》起,才有专篇的书论留传下来。然而我们研究书法美学思想,研讨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却不能只从有了书学著述之后。因为人们对于书法的审美心理、要

    4042字 147
  • 1.不是书画同源,而是画为书源

    人们常说:“书画同源”。从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现状看,使人大可怀疑:他们能用美妙的色彩和有趣的造型装饰自己的生活,能用诗一般的语言咏唱本民族的历史,但至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这说明人的直观形象意识先于表音符

    820字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