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甲胄复原

注释

分类:甲胄复原568字

[1] 《1994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中国文物报》 1995年1月29日第1版。

[2]所谓 “定位式”编号,即是发掘中编号提取出土物时,在图上及器件上的标号,其书写位置及格式应保持方位的一致,以确保在进行反复推敲研究时,能做到依图将取回之器件准确地按出土原位重新摆放出来,有如弈棋之复盘,不使错乱。

[3]湖北省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盘龙城发掘队;《盘龙城1974年度田野考古纪要》,《文物》1976年第2期。

[4] 唐金裕等: 《陕西省城固县出土殷商铜器整理简报》,《考古》1980年第3期。

[5]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西安老牛坡商代墓地的发掘》,《文物》1988年第6期。

[6] 江西省博物 ......     (共568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甲胄复原

    2.中国甲胄史概观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古代甲胄资料的大量考古发现,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研究,已经基本上廓清了中国甲胄史的总体情况。据此,我们可以把中国古代甲胄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一是史前的甲胄起源阶段;二是夏商至秦

    13990字 165
  • 甲胄复原

    1.前掌大村南11号墓出土的铜、皮复合胄

    (1)出土概况。1994年冬,前掌大村南商周墓地进行考古发掘时,清理了一座编号M11的西周早期墓葬,此墓为长方形土圹竖穴墓,南北长3.8米,东西宽1.96~2.06米,墓口至底深3.34米。设有二层台、

    3393字 164
  • 甲胄复原

    2.前掌大村南40号墓出土的铜、皮复合胄

    (1)出土概况。仅有一顶,出土于编号M40的车马坑车箱内西南角。此胄上的青铜部件以三个分体件形式出现。前额部之兽面形件与Ⅰ型胄有较多区别,其上两角向斜上方弯曲,角尖已残,二目仅有圆形的眼球,小耳窄长向两

    860字 145
  • 甲胄复原

    3.前掌大村北出土的铜胄件

    1989年,本所山东队在前掌大村北西侧台地上发掘,从两座小型土圹竖穴墓中,分别出土了一批青铜兽面胄件。出土概况分述如下:2209号墓南北长4.54米,东西宽3.22米,自口至底深3.30米。棺四周有二层

    939字 155
  • 甲胄复原

    4.小结

    (1)前掌大村出上铜、皮复合胄的演变。通过考古学上的比较和综合分析,前掌大村北和村南两块墓地所处的时代跨度,是从商代晚期进入到西周早期,在村北还发现有二里岗上层的文化遗迹,说明商代中期偏晚开始,就有一些

    1033字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