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甲胄复原

二 河南省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M2出土残马甲的清理与局部复原

分类:甲胄复原875字

1980年夏,河南省文物局丹江库区考古发掘队赵世刚先生来我所联系,将下寺二号墓出土的一小一大两木盒漆皮标本送来我所,请代为整理。当时笔者正在湖北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从事考古发掘工作,回京后图书资料室王世民主任对我谈起此事,并见到这些标本,打开后,根据漆皮边角残存情况、漆膜特征及其表面部分彩绘图案等,判断属于髹漆皮铠甲的残片,而且属于不同个体,皮质胎体已朽,仅存漆皮。当时是用塑料膜包裹,漆皮尚保持着一定的潮湿度。因整理工作较为复杂,既要揭取好,做好记录,又要对揭开的甲片做适当的加固处理,工作量较大,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加之其他工作负担较多, ......     (共875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甲胄复原

    2.中国甲胄史概观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古代甲胄资料的大量考古发现,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研究,已经基本上廓清了中国甲胄史的总体情况。据此,我们可以把中国古代甲胄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一是史前的甲胄起源阶段;二是夏商至秦

    13990字 165
  • 甲胄复原

    1.前掌大村南11号墓出土的铜、皮复合胄

    (1)出土概况。1994年冬,前掌大村南商周墓地进行考古发掘时,清理了一座编号M11的西周早期墓葬,此墓为长方形土圹竖穴墓,南北长3.8米,东西宽1.96~2.06米,墓口至底深3.34米。设有二层台、

    3393字 164
  • 甲胄复原

    2.前掌大村南40号墓出土的铜、皮复合胄

    (1)出土概况。仅有一顶,出土于编号M40的车马坑车箱内西南角。此胄上的青铜部件以三个分体件形式出现。前额部之兽面形件与Ⅰ型胄有较多区别,其上两角向斜上方弯曲,角尖已残,二目仅有圆形的眼球,小耳窄长向两

    860字 145
  • 甲胄复原

    3.前掌大村北出土的铜胄件

    1989年,本所山东队在前掌大村北西侧台地上发掘,从两座小型土圹竖穴墓中,分别出土了一批青铜兽面胄件。出土概况分述如下:2209号墓南北长4.54米,东西宽3.22米,自口至底深3.30米。棺四周有二层

    939字 155
  • 甲胄复原

    4.小结

    (1)前掌大村出上铜、皮复合胄的演变。通过考古学上的比较和综合分析,前掌大村北和村南两块墓地所处的时代跨度,是从商代晚期进入到西周早期,在村北还发现有二里岗上层的文化遗迹,说明商代中期偏晚开始,就有一些

    1033字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