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中国画艺术

第二节 秀劲温稳的刘松年

分类:中国画艺术1148字

刘松年在“南宋四大家” 之中虽同属李唐一路,但偏向于劲秀温稳。可以说,刘松年将李唐的 “简淡疾速” 风格往后拉,显得较为劲秀温稳,而马远、夏圭则是往前推,表现得更为简约刚劲。

刘松年,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生卒年不详。因居清波门外,清波门俗称“暗门”,故人称 “暗门刘”,又称“刘清波”,由此可见他在当时当地的知名度。淳熙年间 (1174—1189年) 为画院学生,昭熙年间 (1190—1194年) 为画院待诏。据载,曾于宁宗朝 (1195—1224年) 进《耕织图》称旨,赐金带。可知刘松年主要活动在孝、光、宁宗三朝。

刘松年绘画师从张训礼,张训礼是哲宗朝的驸马都尉,画师法李唐,“山水 ......     (共1148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中国画艺术

    第一节 由“混沌之美”到“天人合一”

    中国人最早是如何发现“自然——山水”,继而产生描摹“自然——山水”的冲动,这应该是一个饶具意味的问题。遥想蛮荒年代,人类尚处于童年阶段,宇宙万物尚处于空茫而混沌的状态中,当先民们仰望苍天,俯瞰大地,面对

    2735字 127
  • 中国画艺术

    第二节 从“中和之美”到“乐山乐水”

    社会其实是自然世界的一种衍生物,当人类发展而进入较为成型成熟的社会时,其对待自然世界的态度自然而然地被带进了社会的世界,同时也不断衍生出相生相应的新的观念,由“乐山乐水”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文化地位和选择,

    2442字 118
  • 中国画艺术

    第一节 “山水”作为精神的意象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哲学文化思想的审美对应物,它的产生,离不开中国思想文化的特定土壤。作为一个农耕古国,华夏民族的先哲们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对于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佛、道两家,对人的自然天性的

    2959字 117
  • 中国画艺术

    第三节 “游”作为精神之所托

    “游”,在中国的文化话语系统里,是一个具有很强精神性的词汇。儒家的所谓“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道家的“游心于物之初”(《庄子·田子方》)、“乘物以游心”(《庄子·人间世》)、“乘云气,骑日

    1520字 156
  • 中国画艺术

    第一章 前山水画意识

    “前山水画时期”大抵是指东晋山水画独立登上绘画历史舞台之前的时间段,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先民们在劳动中与大自然所建立的关系及对大自然的感情表达方式,这些我们今天都可能从当时的器物、纹饰符号、岩画等等捕捉到

    4132字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