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中国邮政储蓄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政府投资与战前国有金融体系的建立

分类:中国邮政储蓄1311字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投融资体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与北洋政府相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投资体系经历了以民间投资为主到以政府投资为主的转变。事实上,近代中国被打开国门之后,面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储蓄—投资的机制已经突破了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模式,而利用政府投资进行经济建设的思想理念是南京国民政府的发展策略之一。

在1928年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的《建设大纲草案》中,对国内投资的规模及途径进行了初步估计,其中对投资资本最低限额的估计是每年平均5亿元,则在实业计划实施的50年中将全部耗资250亿元;每年5亿元投资中的3/5出自国家预算和国内公债,而其余部 ......     (共1311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一、本书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对于本书所研究的邮政储蓄可以从逻辑递进的层次上进行解释。首先,邮政储蓄可以理解为一种业务。本书把邮政储蓄与汇兑及其他业务都归纳到邮政储蓄业务中。其次,邮政储蓄也表示一个机构。虽然办理储蓄等业务的机构很多

    1318字 94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中,学术界对近代邮政储蓄的研究比较薄弱,有关论著虽多有涉及,但欠系统研究。由于邮政储蓄是邮政业与金融业融合运作的产物,邮政资源和金融资源对邮政金融发展具有阶段性影响,因此在对近代邮

    3677字 89
  • 三、研究方法、路径及本书框架

    (一)研究方法、路径本书主要运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关于邮政储金汇业局的原始档案资料及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邮政储金汇业局上海分局档案资料,因此本书首先是以史料学的方法作为研究基础。这里对档案资料予以简

    2166字 111
  • 一、近代储蓄的思想渊源与发展特征

    对中国近代邮政储蓄的研究须以中国近代储蓄为始。本书将从金融史的角度解读邮政储蓄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与演变。邮政储蓄作为众多储蓄方式中的一种,首先应从集聚社会余资的角度,结合当时习俗,解析其发展的大背景;其次

    595字 100
  • 二、近代中国新式邮政与邮政储蓄

    正如前文所述,本书所研究的邮政储蓄可以看成是储蓄的一种,但邮政储蓄的缘起却与其他储蓄不同。邮政储蓄源于近代新式邮政的兴起,而中国近代邮政是随着西方国家的入侵传入中国的。在海关试办邮政之前,已有外国在中国

    2301字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