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云南玉米

二、玉米杂种优势群与杂优利用模式

分类:云南玉米20739字

(一) 杂种优势群的概念

杂种优势群的早期概念来源于玉米育种者组配杂交种的经验,尤其是20世纪30~40年代美国玉米育种家组配双交种的经验。通过对大量双交种组配方式的的分析,特别是对当时应用广泛的Iowa939 〔(L289×I205) (Os420×Os426)〕、Iowa3110〔(I159×I224A2)(L289×L317B2)〕、Illinois杂交种 〔 (Wf9×38-11) (I159×I224)〕 等双交种的分析发现,杂交种的4个亲本自交系多来源于瑞德黄马牙或其衍生群体 (比如Osterland Dent、Walden Dent、Crug、Iodent等) 和兰卡斯特群 (如Lancaster Sure Crop、Leaming、Illinois高产、Illinois双穗等),并且发现,若用A和B分别代表来自瑞德群和兰卡斯特群的衍生自交系,双交种的单交亲本的组配方 ......     (共20739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云南玉米

    一、杂种优势的理论与实践

    近代有关杂交优势的第一个记载是1776年科鲁特(Kolreuter) 用烟草属 (Nicotiana)植物杂交,发现其子代具有明显的优势。赖特把这一观念作了进一步延伸,认为植物界普遍存在异花授粉恰好证

    11604字 50
  • 云南玉米

    三、抗逆育种

    作物的抗逆性通常指作物对非生物环境胁迫的适应性反应,即在干旱、水涝、寒害、土壤低氮等非生物环境胁迫下,作物维持生长发育,减轻产量下降的一系列机制。据Edmeades等 (1995) 统计,在玉米的各种

    22213字 43
  • 云南玉米

    一、玉米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研究

    在玉米杂种优势利用中,不同亲本间杂交组合产量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于是便产生了亲本配合力的概念,亲本种质配合力的高低是杂交种选育成败的关键。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玉米种质配合力的研究产生于杂交组配的育种实

    9042字 50
  • 第一节 栽培玉米的起源、演化、传播及分类

    作物起源中心的研究兴起于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A.DeCandolle,1882;Hackel,1885;Piper,1910;J.D.Snowden,1935)。早在19世纪末,德康多尔(Ca

    1314字 99
  • 一、栽培玉米的起源和演化

    尽管有关栽培玉米的起源和演化已有很多研究和论述,学术界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公认的看法是中、南美洲的印第安先民早在7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玉米了,最早的考古证据是在墨西哥人类洞穴遗址发现的公元前5

    10676字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