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萌芽阵痛期是中国的唐宋时期
公元7世纪中叶至公元13世纪(公元618—1278年)中国唐宋时期,来华的穆斯林主要是阿拉伯商人、波斯商人、外交使节、传教士、军队。中国官方视其为外侨,称之为“大食”、“蕃客”、“胡客”,穆斯林聚居区称“蕃坊”。“蕃坊”始于唐,兴盛于宋,宋人有时称蕃坊为: “蕃巷”、“蕃人巷”,名字虽然有变,但本质没有任何改变。把伊斯兰教称“大食法”。阿拉伯、波斯穆斯林保持着自己的母语和原来的姓名,只有极少数人汉化,接受了汉语和汉姓。侨居中国的阿拉伯人李彦升参加科举中进士。祖籍波斯出生在蜀中的李珣、李玹、李舜弦三兄妹影响甚大,李珣是医学家,著有《海药本草》; 李 ...... (共1780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