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938年的办学热潮
由于历史上地域阻塞、经济落后、战乱多发、信息闭塞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礼县教育发展非常缓慢。一直到民国时期的1937年,全县只有学生700余名(小学),教师21名,校舍既少又差。 由于当时国民政府礼县县长张东野和礼县教育局局长刘文郁等政府官员的高度重视和努力发动,全县各界人士的热情响应和积极行动,天水战区教师服务团礼县分团全体人员的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1938年出现了礼县教育史上第一次全县范围内大规模的办学热潮。
———政府官员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努力发动。
当年春季,礼县政府县长张东野、教育局局长刘文郁召集全县各区区长、各乡绅士、商会会长、赈务会会长筹 ...... (共3658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