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民族考古学

仰韶文化葬俗和社会组织的研究——对仰韶母系社会说及其方法论的商榷

分类:民族考古学16017字

本文主旨不在全面复原仰韶文化的社会组织,而是对二十多年来流行的仰韶文化为母系社会①说及其方法论,略抒己见。

仰韶文化母系说,主要以多人合葬墓及有关现象为依据。按葬俗和社会组织的关系,19世纪以来即有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不断进行探索②。当今多数学者主张,可用墓葬材料探讨史前的社会组织,但有一定的局限性③。如婚姻形态、婚后居住方式之类问题,就 “很难据考古学材料来决定”④。同一民族或同一文化的葬俗往往因地而异⑤,而葬俗之形成又多受宗教意识 (即关于死后世界的信仰) 所制约⑥。因此,葬俗 “并不是活人生活方式的镜子”⑦。

正因为以葬俗对复原社会组织 ......     (共16017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民族考古学

    从原始记事到文字发明

    人类在文字发明以前,曾使用各种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和交流意见。这些方法可以统称为原始记事方法。原始记事至少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如众所知,欧洲的洞穴画有些场面已具有记录巫术仪式或祈求狩猎成功的

    40478字 125
  • 民族考古学

    从原始计量到度量衡制度的形成

    度量衡制度和文字一样,是所谓 “城市革命” 时期经济飞跃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步入文明的标志之一①。而在此以前,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早有了长短、大小和轻重的概念,并会应用当时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进行

    28078字 99
  • 民族考古学

    初民时间、空间和数字概念探源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便有了成文历法、广阔的空间观念和复杂的数字概念和计数方法。但这些文化成就却非一次 “突然的” 发明,而是从史前社会中早已拥有的原始计时方法、辨别方位和方向的初步能力和简单的计数方

    20081字 108
  • 民族考古学

    几种原始技术的探索

    骨针如何穿孔人类自旧石器时代晚期 (如中国山顶洞人文化、欧洲梭鲁特文化) 即有穿孔骨针。新石器时代的骨针钻孔者更多。据针孔痕迹可以看出,骨针之孔至少有三种制作方法。一是用尖状器挖成,如山顶洞人骨针;

    8129字 139
  • 民族考古学

    傣族制陶的民族考古学研究

    前 言傣族自来以陶器著称。(明) 《百夷传》 云: “百夷 (傣族先民) ……所用多陶器。” 直至现代,傣族仍保存传统制陶方法,而邻近的其他民族多不会制陶。据我掌握的线索,仅就滇西南傣族而言,截至20

    27406字 34
单篇阅读全文
知识稻田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VIP会员
畅享全站1000万篇资源,全文阅读

半年卡:58.00元/180天

原价:158元
VIP开通详情
VIP资源中心  
常见问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6.97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阅读权限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