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承脉络
在甘肃、青海两省交界的青藏高原东部,黄河在积石山山麓中穿越奔腾一路向东。积石山下黄河南岸的大河家镇有大墩、梅坡、甘河滩三庄,住着一个因打制刀具而闻名于世的少数民族——保安族。保安族被誉为“天生刀匠”,这...查看详细>>
514字3图1.1 保安族历史
保安族是中国西北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甘肃的兰州、临夏及青海、西藏、新疆等地。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保安族人口为20074人。保安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查看详细>>
245字1.1.1 族源溯源
保安族这个被称为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至今人口只有2万余人,其历史却极其复杂。有学者认为来自西域、中亚一带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经过千年的民族融合,逐渐发展演变而形成今天的保安族。唐代至...查看详细>>
424字1图1.1.2 东迁中国
公元1218年,在中国北方,一个强大的民族正在崛起,这就是被称为马背英雄的蒙古族。元太祖成吉思汗在1206年建立了大蒙古国。已拥有庞大军事势力的大蒙古国与撒尔塔族进行着友好商贸活动,元太祖成吉思汗派往西...查看详细>>
189字1.1.3 屯军戍边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进攻西夏王城,率师渡黄河攻积石州,占领河州、洮州(今甘肃积石山,青海循化、同仁、贵德等地)。为了巩固这些新占领地区,分别派军队驻守。派驻屯守在黄河第一湾隆务河谷地同仁(今青海省黄...查看详细>>
1382字3图1.1.4 转化民户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清廷仍依明制开设茶马互市,保安城成为茶马交易之地,藏、蒙、汉、土、回各族的商贸活动带动同仁地区的经济发展。雍正六年,同仁保安守御所官兵与循化撒拉人联手发动军事政变,未果,清廷将...查看详细>>
340字2图1.1.5 被迫迁徙
咸丰末年到同治初年,保安族人被迫离开青海同仁保安城,迁到甘肃河州大河家地区。迁徙原因主要是清廷通过支持藏传佛教上层加强同仁地区的统治,强制当地居民改信格鲁派藏传佛教。执政的隆务寺寺主夏日仓和襄佐下命令,...查看详细>>
1039字4图1.1.6 民族确立
1952年3月25日,政务院(1949年10月21日至1954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正式批复保安族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命名为“保安族”。3月2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查看详细>>
362字2图1.2 保安城与保安族
保安族族名,因“保安城”而得,保安族是一个从军事据点的名称而得名的民族。历史上的“保安城”在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同仁县的保安镇保安乡,位于县境北部的隆务河谷西岸,距县府驻地15公里。被赞为“金色的...查看详细>>
1473字13图1.3 保安族与保安腰刀
保安族因“保安城”而得名,保安腰刀由“保安族”而命名。掌握冶炼锻制技艺的保安族,因迁徙到甘肃积石山大河家镇后,有限的耕作土地不足以维持生计,便重操旧业打制金属制品,生产农具、刀具、剪子、锁具、勺子、银器...查看详细>>
1753字2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