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二十世纪词史
本书所谓“晚清民国词史”乃是我所从事的《近百年词史》撰著的晚清民国部分。作为阐发基本理路的“绪论”,理应针对近百年词史——二十世纪词史——而发言。“二十世纪词史”能大体说清,则“晚清民国词”可以不证自明...查看详细>>
5329字二 千年词史与百年词史
仅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出发还不足以辨认百年词史之来龙去脉,千年词史是其不可或缺的大背景。中国文学是一条绵延的长河,干流支派各成体系,各具层次,共同演进合构为纷繁多样的文学生态系统。如何辨认这条长河...查看详细>>
3797字三 以词证史:百年史与百年词
二十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特殊的一个百年,也是中国最为特殊的一个百年,社会现实以及知识群体心态的相应激变皆为空前所未有。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抒情样式的诗词充任了重要的也是独特的记录者角色,印下了知识群体的...查看详细>>
6131字1图四 守正与开新:百年词的艺术品质
正如拙作《论现代旧体诗词不可不入史》中所说:“只谈‘以诗证史’的功能性作用无疑也是偏颇的,那将会取消诗歌独立的审美品性和艺术品格。需要着重指出,现代旧体诗词在艺术上并非毫无作为,她在狂澜既倒的大形势下仍...查看详细>>
8356字3图五 关于结社的考察:百年词史的一个重要截面
先师严迪昌先生撰著《清词史》时,尝根据词在清代这个特定时空运行之特质,选定地域、家族、流派/群体等“中观”视角进行史程构架[1]。考察近百年词之历程,以上几大特点整体上走向消沉淡散,而自晚清至民国末共和...查看详细>>
12929字2图六 百年词文献概说[1]
文献是理论建构之基石,作为起步晚、起点低、学界投入精力少、尚处于萌芽状态的二十世纪诗词研究来说,文献的整合尤其具有特殊的难度。首先,由于经历时间淘洗较短和传媒手段现代化,故而相关文献数量极大而且面貌庞杂...查看详细>>
8796字第一编 古典词史的“花间晚照”:清民之际(1900—1920)词坛研究
本书第一编叙述晚清至民国初期词的发展状况。之所以将下限定在1920年,乃是因为该年3月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白话为“国语”并通令国民学校采用这一件大事的发生。此前之三年,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查看详细>>
3254字第一章 《庚子秋词》与《春蛰吟》
在本书绪论所谈近百年词的证史功能部分中,我有意回避了二十世纪第一年的“庚子秋词”与“春蛰吟”两大唱和活动。按其实,这是与特殊历史节点“风云际会”、“国家不幸诗家幸”效应发挥到极致的一次重大词史事件,不仅...查看详细>>
143字第一节 “留得悲秋残影在”[1]:论《庚子秋词》
[1]鹜翁(王鹏运):《浪淘沙·自题庚子秋词后》,王鹏运等:《庚子秋词》,台湾学生书局1972年版,第255页。...查看详细>>
56字一 “特定时事”之记录
《庚子秋词》之唱和过程与心境可见该书卷首所载徐定超“叙”与王鹏运“记”。徐“叙”纪事较虚,可读王“记”全文:光绪庚子七月二十一日,大驾西幸,独身陷危城中。于时归安朱古微学士、同县刘伯崇修撰先后移榻就余四...查看详细>>
269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