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旱抗旱
境内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且时空分布不均匀,构成“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或“十年九旱”的基本区情。1958年后,经30多年的观测,年发生春旱率13.6%,伏旱63.6%,秋旱18.2%,冬旱27.3%。耕作区年均降水量为100毫米~300毫米。1958年,发动群众,在地里背冰积雪、河道里打冰坝蓄水抗旱。60年代,在祁连山冰川上撒黑土等物融冰化雪,在上游渠道打冰抗旱。1970年起,开展高标准渠道建设。1973年,在大力开展打井抗旱的同时,进行好渠道、好条田、好林带、好道路的“四好”农田规划。各公社先后组织起社、队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采取 “农忙专业干、农闲总动员”“秋开挖、冬备料 ...... (共861字) [阅读本文]>>